Search

【不「有用」就沒有用:必須「最好」的有用醫生】 #過度努力 #文摘
⠀⠀⠀⠀
🌺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不「有用」就沒有用:必須「最好」的有用醫生】 #過度努力 #文摘
⠀⠀⠀⠀
🌺本文摘自《過度努力:每個「過度」,都是傷的證明》一書。
⠀⠀⠀⠀
「我其實很好奇啦,應該說,我也不是個完美主義者,只是,如果不『有用』,也不努力,那活在這世界上要幹嘛?」
⠀⠀⠀⠀
育仁是個第四年的住院醫師,剛開始總醫師的工作。最近發現在醫院工作時,越來越難控制自己的脾氣,很容易沒耐心、煩躁,也在醫院崩潰過幾次,甚至不小心和同事、教授、病人起衝突。後來,因為朋友的推薦,來這裡諮商。
⠀⠀⠀⠀
育仁所待的醫院,在台灣可說是數一數二的指標型醫院,相對地,院內的工作壓力、競爭都非常激烈。育仁是從這個醫院的醫學系升上來的,從求學過程開始,就沒有一天輕鬆過。
⠀⠀⠀⠀
就像育仁在第一次諮商時所告訴我的:「就算一開始,你自以為自己在高中裡是個人才;來到這個學校、這個系時,你也會修正對自己的看法,應該說,會先被打擊一番。」
⠀⠀⠀⠀
「怎麼說?」
⠀⠀⠀⠀
「因為強者真的太多了。系上有太多神人般存在的人。有一路保送上來的、有出國回來的;都念第一志願、資優班的就不說了,很多都是,那個叫做基本款。」育仁笑著說。
⠀⠀⠀⠀
「有人都沒唸書,還是輕輕鬆鬆考得比你好;有人不論再忙仍然拿書卷;有人看起來普通,但突然在某些超難的科目,像是病理,成為大家的調分障礙。」
⠀⠀⠀⠀
「原本你以為自己是個還算特別、還算努力也還算聰明的人,但進來這裡之後,你會發現自己普通到不行,甚至有點笨。」
⠀⠀⠀⠀
「在大學的時候,拼的是唸書。進入醫院實習之後,拼的就是臨床了。從小小的Clerk、Intern開始,基本來說,你就是在食物鏈的最底層,是最容易被呼來喚去、被壓榨的一群。」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育仁露出了「這是理所當然」的表情,用「表情」阻止我對他的經歷說出任何想同理的話語。「你的實習表現跟在校成績,會成為你之後選科的關鍵,每一科的名額都不多,所以有些小科、好科,搶的人就多,所有的同學都會成為你的競爭對手。」
⠀⠀⠀⠀
「接下來,好不容易選到科,對方也願意選你,進去當住院醫師之後,又是另一輪被壓榨的開始。處理不完的病人、打不完的病歷;病人家屬無止盡的要求跟『盧』你;因為你的白袍是短的、就不把你當醫師看,更是家常便飯;當然,有時候也要面對資深護理師跟某些VS的羞辱。」
⠀⠀⠀⠀
「對我來說,最困難的事情,應該是天天都有『我什麼都做不到、也做不好』的這種感覺。事情真的很多,但你看別人,會覺得其他人似乎都很自在,都比我適應、也適合這個工作;但我,每天都覺得很慌張、很焦慮。」說到這裡,育仁拿起面前的水杯,喝了一口水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「聽你這麼說,那好像是一種溺水的感覺,每天都被工作和焦慮給淹沒的感覺?」我試著想要描繪出他的日常。
⠀⠀⠀⠀
實際上,光只是聽著的我,都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「沒錯,就是這樣。」育仁點點頭。「你描述得很貼近。」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「即使已經這麼痛苦了,卻還是每天都要去上班,那一定很不容易,你怎麼撐過來的?」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「不能不去啊!沒有什麼撐不撐得住。所有的老師、學長姐都是這樣過來的,我的同學們也跟我一樣,過著這種生活。你會想說,如果他們都撐得過去,沒道理你撐不過去。
⠀⠀⠀⠀
當然,也會聽到一些撐不下去的例子,大學時就有,進了醫院當然也有。不過,撐不下去,是很丟臉的。當這些例子,成為茶餘飯後大家聊天的內容時,雖然可能,我們也會偷偷羨慕他,可以不用再過這種生活,但是團體的氣氛就是會有一種:『撐不下去的人,就是失敗者』的感覺。
⠀⠀⠀⠀
醫院就是所謂的『弱肉強食』的環境,『弱肉』就是被淘汰、沒用的失敗者。所以,誰都不希望自己成為弱肉。」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「大家會這麼評論離開的人嗎?」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聽我問出這麼沒sense的話,育仁笑了。「這種政治不正確的話,大家哪那麼容易說出口?可是,你知道在這個環境裡,其實大家都是這麼想的。鬥輸的人才離開,鬥贏的人就全拿。」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想像那樣的環境、那樣的壓力,我忍不住毛骨悚然,簡直是白色巨塔版的叢林求生系列。「難怪你得那麼努力;撐不下去了,還是要告訴自己得撐下去。」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「大家都是這樣的。這個工作,每個人都希望你什麼都會,你全能,你有用,你抗壓性高,你什麼問題都能解決,你可以挽回每一條生命。」
⠀⠀⠀⠀
育仁突然輕輕地嘆口氣,很輕、很輕,或許他自己都沒發覺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「剛開始,有病人從我手中離開時,我非常難過,半夜偷偷跑到值班室哭。那時候,跟我一起值班的學長,走進來,在我旁邊冷冷的說:
⠀⠀⠀⠀
『如果你有時間哭,還不如花時間去好好review一下其他病人,看還有沒有可以調整的。你在這裡哭,會造成其他人的困擾。』」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「哇!」我說不出話來,這真的是太嚴苛了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「對啊,他們就是這個樣子過來的。他說的也沒錯,我們實在沒有時間難過。一個又一個的病人進來,太多人需要我們,每個人都一直跟我們『要』。病人不需要沒有用的醫生;而在這環境,只有一直努力變得很強,很棒,才能夠生存。」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「有用」,是為了別人的需求;「很棒」,是為了在這環境找到生存的價值與位置。兩者加在一起,成為鋪天蓋地的壓力,在這裡面的每個人,誰都無法逃脫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唯有關掉自己的情緒,專注在「能力」的培養上,讓自己「有用」、「有能力」,才不會被淘汰,才可以處理每天排山倒海的事情。
⠀⠀⠀⠀
也才有機會撐得下去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變得很容易發脾氣;只要有人犯錯,我就會對那個人大發雷霆。有的時候,也會突然出現很絕望的感覺,覺得到底自己在幹嘛?活著有什麼意義?
⠀⠀⠀⠀
回家後,我也變得很容易跟家人爭吵,覺得他們講的事情好無聊,可以討論比較有意義的事情嗎?」
⠀⠀⠀⠀
「當然,我沒時間、也不太想跟以前的高中好友聚會。聽到他們講那些生活的瑣事,我就覺得好煩。怎麼可以有人的人生這麼爽,為了一點主管的話就一直耿耿於懷,我們這裡可是每天都在死人。」育仁的聲音越來越上揚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我深深感受到他的憤怒與無能為力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身為一個人,我們有自己能夠承擔的痛苦與壓力指數。面對每天無能為力的生老病死,是一個極大的創傷;當環境沒有太多的支援,而面對工作的需要,使得我們必須一直暴露在這樣的創傷下,沒時間、也沒有方式,去消化或面對這些創傷後的情緒時,這些情緒必然會用一些其他的方式讓我們注意到。
⠀⠀⠀⠀
不論是憤怒、焦慮、憂鬱、難過…….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因為我們是人,不是機器人;有很多事情,不是壓下去、不去想,就沒事了。
⠀⠀⠀⠀
即使我們的確有這樣的能力:「關掉情緒」,可以將情緒隔絕起來,可以讓我們專注在自己該做的事情、或需要專注力的工作上,例如醫生開刀的時候,非常需要這樣的能力。
⠀⠀⠀⠀
但,這個能力如果長期使用,甚至因為太方便或無可奈何,使得這個能力成為生活適應的一環,隨時都處在情緒隔絕的狀態下,那會讓人離自己的感受越來越遠,而發現不對勁時,已經很嚴重了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因為,「情緒」是一種提醒,提醒我們有事情不對勁,應該要留意、要調整。當我們沒有時間去注意它時,慢慢的,它會滿出來,淹沒我們生活的各方面。
⠀⠀⠀⠀
而生活與自己,有可能就會因此越來越失控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育仁就是這樣的例子。
⠀⠀⠀⠀
不是他能力不好,而是太好,他把「關掉情緒」這個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,藉此在這樣艱困的環境中生存;但他本質仍是一個善感、在乎他人心情與感受的人。當我們要自己帶著面具、變成另外一個人時;當我們要求自己「不能有感覺」時—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我們原是為了生存才做這件事,但做這件事,卻剝奪了我們生為人最基本的權利與本能。
⠀⠀⠀⠀
會有這麼多感受與情緒,或許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--
⠀⠀⠀⠀
因為,我們原本就是為了感受這個世界,才降臨在這世界的,不是嗎?
⠀⠀⠀⠀⠀⠀
🌺本文摘自《過度努力:每個「過度」,都是傷的證明》一書。
⠀⠀⠀⠀
(書籍介紹與簽書會訊息可參考留言)#周慕姿 #過度努力 #情緒勒索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